close
不要急著回答我,所有可觸知的也不過是冰山之一角
All that is tangible is only the camel’s nose

文/郭昭蘭

P1090806.JPG

「2月16日星期一,早上9點。我進入25號房。這是這個樓層唯一的雙人床房間,也是我進入的第一個房間。映入眼簾的畫面,完全激發了我的興趣:床上皺巴巴的深藍色鑲淡藍色邊睡衣、還有棕色的皮革拖鞋。房客是個男士。洗手台旁邊還有一些線索:一把不怎麼乾淨的梳子,齒梳掉了幾根、旁邊是一把牙刷、除臭劑。書桌上:檸檬、國際版先驅論壇報、一本Somerset Maugham寫的『月亮與六便士』、書籤就放在198頁的位置。外面窗台上蘋果與橘子分裝在兩個紙袋裡頭。我在床頭櫃上找到一本精裝的手札,是他的旅行手札。我開始讀…」。

觀看張騰遠的「誰的風景-管理員驗光」讓我聯想蘇菲˙凱兒(Sophie Calle)的作品「飯店」(L’Hotel)。上面這段文字來自作品的文件紀錄。1981年2月16日凱兒在一家威尼斯的飯店擔任三個星期的清潔工,期間他紀錄下的每一個房客留在房內的私物與痕跡,好像透過一個一個空間,入侵一個一個未知的生命。



所有日常的跡象在凱兒那裡轉化成一個個索引(index)與印跡(trace),全然指向一個更為龐大、複雜但也難以企及的終點。凱兒感興趣的也許是「如何不可能地」透過私密空間的窺視,向另一個生命體逐步靠近;然而,張騰遠彷彿將這整個過程給倒置了過來:張騰遠的「誰的風景-管理員驗光」提供的是一個看似沒有被害者的懸疑劇。它像是一個迷宮,既恢弘又渺小的迷宮,以剛好足夠挑逗觀眾的懸疑與輕暴力(恰到好處的甜美與殺氣),逗引觀眾一而再再而三的從揀拾的符碼碎片中作串連與對照,為一個不存在的結局與不可能的真相,不斷東山再起。

如果圖像符號與語言是這個世界可以相容的(compatible)最大公約數,那麼在這裡張騰遠似乎是藉著在最大公約數的旁邊加一減二,來搖撼整個可溝通的相容系統,直到所有可觸知的都成了一個故佈疑陣的迷宮。張騰遠在作品中部署了大量的線索與密碼,經過特意的翻攪與洗牌之後,它們構成了某種情節,激發觀者不斷向解密的邊緣靠近;無關宏旨的主角,就算在劇中驚鴻一瞥,也不過是密碼森林中一個待啟的機關罷了。我們似乎不須急著回答什麼,因為所有可觸知的不過是冰山的一角。

搜索過程與輕快的節是作品令人著迷的重點。有些線索、有些蛛絲馬跡、有些伏筆、也有些密碼。人可能天生討厭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因此只要佈下一個迷宮,自然想走出一條清明大道來。然而,編碼或命名,似乎只是檔案學的工作,目的是為了讓某些事務表面上看起來顯得清晰,一旦沒有了命名的焦慮,剩下的便是自身的記憶。在作品面前,沒有一個被明確定義的他者;既不是作者也不是作品。因為在這裡沒有誰要臣服於誰的問題,觀眾所獲取的心理回報 不需要以某種啟示來換取。只有一個東西可以說明觀看的儀式:失焦,但不是渾沌,因為渾沌表明焦點的缺席,失焦意味焦點彷彿是在千里之外,並非失效。

只是,一個充滿密碼的世界,若不是召喚某種特殊族類的行話,也至少是對深諳密碼的圈內人的心戰喊話。張騰遠動畫的確製造了一種可分享的觀看經驗,但是這並非來自散置的密碼,因為與其說它是密碼不如說是索引,索引既不只是私密的記憶也不單純來自共同的文化象徵、可供串聯向一個相對封閉的符號系統。索引只是一個線索,它與內容的連結性是任意的。反而,是張騰遠的動畫建造的獨特觀看方式讓分享的經驗成為可能:「任務17」的望遠鏡、「誰的風景—管理員驗光」的驗光機,這些隱喻著現代化的「觀看工具」在這裡爲觀眾拉出了觀看的距離,創造了一個在微觀的風景前仍然可以調度視野的位置。這些「觀看工具」同時提供一種非日常的觀看,將怪異而懸疑的景觀合理化在一個本來就非比尋常的觀看經驗之中。當然,距離也提供一個隔離的空間,使得任何陰謀詭計都被允許放縱,好比與眾人一起戴上虛擬實境頭戴式液晶顯示器,處在一個既生動又可以與人分享的漂浮世界中。 

張騰遠的「爆炸之後系列」也給人某種漂浮之感,除了那些藍綠色調提供足夠的想像之外,那些古怪的片段也似乎無意讓人對情節對號入座。所以「爆炸之後系列」似乎是想在甜美安全的表象下,鋪陳比甜美升一格的裝飾性美麗,比危險降兩格的怪異─所交叉出來的「頻率」。

從「誰的風景—管理員驗光」到「那個地方—C景」張騰遠的動畫越來越向錄像靠近,儘管製作過程事實上並不利用錄像工具,「誰的風景—管理員驗光」卻擁有錄像常見的緩慢節奏。也許是因為物件都被極小化處理,移動的畫面可以如此流暢的訴說著一個無法對焦的故事。然而,動畫的工具邏輯畢竟不同於攝影機,如果現實是攝影機的基底,那麼動畫是否比較像是在軟體提供的工具列上不斷地作量化的微調呢。雖然這個對照也許是太過簡化了,但是用來說明「那個地方—C景」所處理的工具邊界性似乎還算得體。從這個角度來說,張騰遠似乎又再一次的以失焦的方式,對不準的邏輯去構築他的影像世界。


「對不準」是張騰遠在創作自述中不斷重複提到的關鍵辭彙,對我來說這個詞彙與失焦一樣意味拒絕參與歸屬、是對準確性與焦點的偏離。偏離,不是誤入歧途,而是以傾斜的角度,顧左右而言他,目的不在推翻系統,而是以偏鋒的方式溫和隱密的表明自身的姿態,輕輕地滑入;最終偏離藉著飄浮在世界既有的系統之上的方式,確保不被系統所毀滅。如果這是藝術家對世界回應的方式,那麼這個偏離的方式,是否即將有效填補疏離所產生的裂縫?

當蘇菲˙凱兒在散落日常物件中追尋屬於完整生命的蛛絲馬跡之際,張騰遠似乎在以他的假動作營造追尋的過程。凱而如果要藉著行動來驗證他的孤立,彌補他的孤單;在張騰遠那裡,他既沒有追尋的焦慮,也沒有破解的壓力,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中,一切難免因此顯得漂浮,但也正因為入此,它容許了偏離的位置。


後記:展覽名稱:張騰遠[眼球試驗部]個展

時間:2009/7/11-2009/8/2

地點:永春堂美術館

地址:台中縣大雅鄉上楓村樹德街252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per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