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魂魄的諸種樣態:【離魂症,幻影神遊者】/王咏琳、王柏偉


離魂症來自中國古代醫學,廣泛意指三魂七魄不健全、兩魂六魄游離體外,或是借屍還魂、被附身的靈魂與復活的屍體原主共用一身等現象。離魂症,原來是表明魂魄與肉身的寄居關係,然而,在影像超載的世界中,遠距的想像,無處不能。視覺/影像的高度流通,想像不再以現實的補遺自限,它們彼此脈絡化。離魂症成了集體能動的力量,與其說魂魄的肉身中心性岌岌可危,還不如說離魂症跨越了兩個疆界:個人/集體、現實/虛擬、幻覺/肉身、時間/空間。--策展人郭昭蘭

【離魂症:幻影神遊者】一展邀請了三位台灣藝術家,包括姚瑞中、袁廣鳴、吳季璁,以及兩位分別來自韓國的藝術家鄭然斗、以及香港的藝術家白雙全共同參與展出。策展人郭昭蘭認為在數位網路擴張的時下,生活越來越像是在不同窗景前的凝視:我們凝視電影、凝視電視、凝視電腦、凝視I-POD、凝視手機螢幕,這些大眾媒體如今提供給我們的是種種與現實千縷糾纏的神遊入口。特別的是,這個展覽特別選出了幾個不同取向、且內容大相逕庭的新媒體藝術作品來探討真實和幻象如何在現在的時代中被建構,並且以「離魂」去比喻人們的自我在機械的眼睛所製造出來的幻影中分裂、擺盪。再者,我們也許可以先回頭檢視早先的藝術理論所提出的「藝術是對真實不完美的模仿」,在此唯一不同的是,柏拉圖除了認為藝術都是精緻的欺眼術外,他主要討論的是藝術對於結構上和形式上的模擬。的確,到了今日,攝影機不再需要去「模擬」事物的外型而能忠實再現,而「忠實再現」這件事情卻擾亂了我們的認知事物的方法。我們可以說,錄像一直都是個述行裝置,當我們在拍攝當下的時候,這個當下已經成為過去,而「攝錄」這個動作把人類的經驗實體化,拍攝者把記憶變成視覺的素材,讓我們在觀看中建立了一個與我們本體不甚相同的影子。

R0014302.JPG 

jasper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