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楊侖是我在華梵的學生
《楊侖個展》
活躍西班牙新銳藝術家‧廣獲獎項與各界典藏肯定
首度台灣個展

MOT ARTS首度推出個展藝術家-楊侖,赴笈西班牙七年深受肯定的年輕女性藝術家,是第一位由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Universidad de Salamanca)藝術學院前院長、現任院長等三位大教授共同發函推薦,成為第一位在Fonseca藝術中心全額補助展覽的亞洲藝術家。於西班牙獲獎無數,作品多典藏於國立美術館與基金會,首次台灣新作發表,展期自11月7日至12月7日。


楊侖於2002年赴西班牙攻讀藝術創作碩、博士,作品以書法融入抽象繪畫,深厚的媒材處理運用,簡潔具震撼力,畫風擄獲歐洲藝評人眼光,以獨特優異的創作風格於歐洲掀起一股風潮,探究並重新審視東方美學的現代性。在學期間獲得西班牙內政部和歐盟主辦的昂法格繪畫獎首獎,05年再獲西班牙全國繪畫首獎綠畫筆獎;作品典藏於學院外,國立昂法格美術館、馬德里市政府等也多有典藏。在平面創作之外,07年以後,投入詩作與數位錄像藝術創作,除了繪畫,詩、錄像藝術、雕塑都獲得肯定,鼓勵了她持續不同創作媒介的嘗試與可能。
此次個展為楊侖台灣首次發表展,共二十餘件新作,以及鮮少公開發表的手稿小品,展中能見到最具代表性的線性與圓圈等強烈符號,現場能感受到低限色彩以及具震撼視覺對比的感染力,作品深受國際肯定,多家國際重要藝術媒體進行專訪討論,為台灣新生代中少數揚名國際極具潛力的藝術家。
MOT ARTS此次首度以個展規模及形式,將楊侖特有的藝術語彙完美表現,期盼引發台灣觀者的共鳴,未來也將進行跨國藝廊的巡迴展覽,持續推展楊侖藝術創作的國際市場。目前藝術市場隨景氣波動,明顯呈現兩極化的收藏方向,在大師經典作品之外的領域,極具潛力的新秀藝術成為另一個備受矚目的焦點,展覽期間,台北藝術大學廖仁義教授將於現場講座,解讀其創作的藝術脈絡,歡迎報名預約。
展 期:2008/11/08 ~ 12/07
開 幕:11/08 15:00 ‧ 講 座:11/08 15:30 《廖仁義與楊侖對談》
藝評人:廖仁義 教授

創作理念自述:


1. “自內在開顯”的留白
留白是我作品中的核心概念之ㄧ。但是,我嘗試處理的留白,並不只是「馬一腳、夏半邊」、「既白守黑」、「寬可走馬、密不容針」的留白,更進一步的,是「自內在開顯」的留白。畫面上的材質被排開,而不斷透出底層的留白。這些留白,可能是裂變的、剝落的、浮顯的、融解的等。單就這個部分的實驗,便研究出至少20種以上的處理方法。這樣嚴謹的技術研究,不是技法的因襲,也不是技巧的迷戀,相反的,是將這樣的創作技法自身作為創作本質的一部份,也就是說,油畫技巧不是為了描繪某事某物或某種抽象造型而存在的技法而已。
在我的作品中,這個「自內在開顯的留白過程自身」,正是繪畫內容之所在。在這一點上,是全然不同於抽象表現主義(強調平面性與行動繪畫)、表面與支架團體(強調顛覆古典的表面與支架)、無形式主義(強調物質材料的美感處理),等抽象繪畫流派。
這樣的留白精神,是我一直在追尋的「Physis」精神。Physis是古希臘文的“在者”,也就是“存在自身”。Physis是既綻開又持留的強力,也就是「出-現」(Entstehen),從隱秘者現出來並且才使它駐停。

2. “減法”的美學
西方傳統油畫技法一直是一種層層疊疊的「加法」過程,中間也能不斷修正和更改。但是,在我的作品中,每一道程序都必須乾淨俐落,並呈顯為畫作整體,這樣的方式融合了書法的美學觀。書法不是塗塗改改的創作,「一筆十年功」可說是書法創作的最佳寫照。書法是融合時間與修養的藝術表現,展現為「一筆即就」、「胸中丘壑」的精神。這些都是我希望在繪畫中表現的。另外,我經常反客為主的將許多非繪畫性顏料或是溶劑和調和劑作為主體來創作,顏料不僅沒有向上增厚,反而是向下消融,甚至以「自內在開顯的留白過程自身」來表現。
由於上述的這些特質,我的繪畫,相反的,是一種「減法」的過程。但是,這種減法,無關乎從印象派到蒙德里安的一種從具像形體不斷抽離至抽象的過程,因為這樣的減法,終將使繪畫走向消亡。如果我的作品具有某種消失的美學,乃是奠基於不斷自我顛覆的反動思想,指的不是藝術的死亡而是奧秘的駐留。

3. 流動性(水的意象)
東方水墨本來就有"濕"的表現形式。生命起源於水和海洋,從而孕育天地萬物。人類誕生的前奏,則是在兩個自體交會,許多液體激情噴發,血液亢奮爆炸之後。母體孕育下一代,胎兒在子宮中也會有羊水包覆。
我的作品有很多水在流動,充滿噴發或滲漏的意象。水的滲漏、身體的滲漏、消失和瓦解。我也經常以「透明性」來詮釋這些流動,從而進一步探向非物質化的概念。最終,我所希望表現的,是從這樣的流動性來回應這個世界的變動不拘。我以為,藝術創作者應當面對萬物變動的本質,賦予它造形藝術的本真,和一種具有才華的詮釋。

4. 非物質化
SALAMANCA美術院教授Carlos Pascual在個人的畫冊序言中提到:

「楊侖在她的創作中,導入一個清晰的東方面貌,因為其作品中的繪畫性材質,不只是賦予作品「真實」的物理性存在,如同那些無形式主義藝術實踐者所呈現的;尤有甚者,她的材質表現,獲致了一個更具流動性,也更加「非物質化」的內涵。無疑地,上述這個介於人類與世界、材質與精神之間的深奧本體,乃是隸屬於「萬物與我為一」的道家學說。」

我的作品由於上述的「自內在開顯的留白」、「減法的美學」、「流動性」、「透明性」,等表現形式,呈現我在「非物質化」上的思維過程。我的博士論文主題即是:「從物質藝術到非物質藝術:從現象學到後結構主義與新媒體理論的面向,探討觀念藝術、電影與中國文人畫中的藝術物質觀。」

5. “圓圈”的概念
從大學到碩博士階段,「圓圈」的意象,下意識的經常出現在我作品中,無論是繪畫、攝影、錄像或裝置。「圓圈」在數字意義上是零,是無也是無限,在造型意義上有女性性徵和種子等無限的想像,是故,圓有孕育性、母性、生命性。「圓圈」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所以是輪轉不息,如同西班牙文的Reflexionar,意指使再彎曲,具有不斷回返自身的輪轉循環意象,延伸為:反省、自覺、思考、冥想等意思。
我的名字「侖」意思正好就是反省、自覺、思考、冥想,此外,侖是所有的倫、輪、崙、論,等的古字,也就是所有圓圈意象的來源和延伸,侖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動詞或形容詞。這似乎也是一種命運的巧合。在領會到這份巧合之後,我嘗試進一步深入對「圓」的想像:圈圓、半圓、點圓,單一的圓、複數的圓、繁衍的圓、交纏的圓、象徵的圓,虛的、實的、軟的、硬的、快的、慢的、擁擠的、流動的、完整的、不完整的,大氣渾沌的…
但是,在我作品中的圓圈,通常是不完整的,是透明的、碎裂的、離散的、消融的。
詩人Alfredo的藝評寫道:

「她的作品飄散出『氤氳夢境的氣味』和『無以名狀的身體慾念』(是大地的迴音?亦或天際的廢墟?),為我們呈現了『掙扎向永恆的直覺之花』。在她的作品中存有物質,也存有精神;存有一個既是朝上,也是向下的視線。」

這段文字指出許多人在討論的東方與西方問題之外,我的作品中重要的基本精神和身體觀。
就是因為我明白,生命不可能是「完整的圓」,而更多的是「不完整的圓」。圓乃是一個意涵和追求,因此,「掙扎向永恆的直覺之花」,呈現的是我直觀的情感,猶如薛西佛斯和堂吉訶德,衝撞存在自身的意志。
而一個完整的「圓」,無論就造型和意義,是否是另一種「框限」呢?

作品自述 -為MOT ARTS個展所寫
這次的展覽,梳理了我旅居西班牙7年間(2002-2008)的創作,大致簡介如下:

1. Self Birth / 自我誕生系列,產生於2002-2003年,是旅居期間第一個系列作品。
Self Birth是我的自畫像,然而,卻不是外相的描繪,而是本質的探索。自我誕生,其實就是嬰兒與母親分離的時刻,蘊含「主體誕生於分離」的概念。換句話說,新生命的誕生包含分離的悲傷。透過個人生死喜悲意識呈現的尋問過程,我才感覺到彷彿可以接近宇宙生滅的本然。
這個系列開啟我之後所有的創作,延續了同樣的特點,即是:雌雄同體、詩意的生命暗示、中性化(neutralization)的過程。
莊子‧應帝王篇提到:「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渾沌,是中性化的,如果區分清楚也就死了。這裡的中性化是指存有的問題,也就是指自然造化的問題。這樣的自畫像,因此是一種物我情境反思的動態自畫像。

2. 海系列、自然系列、超空間系列,產生於2004-2005年間,三個系列可視為同一個脈絡。
這些作品涉及的思維是:「身體與處境」、「材質與形上學」、以及「人與自然的對話互動」。我所描繪的海與自然,著重的不是外在意象的刻劃,而是從外至內、從宇宙到個人的反思呈顯。人處於自然中,並不只是主體與客體的對立,相反的,是整個身體的情識活動,融合到當下的處境中,這正是我所謂的人與自然的對話互動。當代的自然涉及文化的建構,而網際網路的超連結與超空間更是不可不去正視的「新自然」(Neo-Naturaleza),這樣的「新自然」消融了真實(reality)與幻像(illusion)的分野。由此,我在一些作品中,進一步指涉電子屏幕自我分裂,符號不斷「內爆」的詮釋想像。

3. 刻‧流(Esculturar lo fluido)系列,產生於2006-2007年間,是最近發展出的新系列。
這個系列的作品有明顯地斧鑿般的肌理質感,這種斧鑿的力量,類似雕刻或篆刻,但是,整幅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卻是一種「流動性」。我相信,最剛強的事物,經常是在最柔軟的地方展現。這樣的結合,是我嘗試展現本體力動的一種表達方式。
作品主要是黑色、白色、赭色、米色、暗紅色等低限的色彩,企圖以極簡的形式、詩意的語彙、多層次的線條性,表達某種奧秘精神性的思維之路。它們融合我過去的美學領悟和生活經驗,卻相反地展現為更加簡潔的形式,然而,寓繁於簡,往往是最為困難的。「寧拙勿巧」、「抱璞歸真」,恰恰是一種最讓自己感到自在的美感體驗和追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sper75 的頭像
    jasper75

    易術碎碎唸,郭昭蘭Jau-lan Guo

    jasper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